網頁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二十三)驀然回首齊戰國時代牌孤山百將口古戰場孫臏、袁達、李牧、獨孤陳研究史料

2013年宏德宮山東日照九仙山孫臏書院第一次謁祖

揭開孫臏祖師九仙山袁達 李牧 獨孤陳 九天聖帝神秘面紗

驀然回首齊戰國時代牌孤山百將口古戰場孫臏、袁達、李牧、獨孤陳研究史料

                                            丹土古城藏遺蹟 豐厚文物處處見

                                           周末兵營牌孤城 激戰留蹟“百將口”

丹土古城藏遺蹟 豐厚文物處處見“周末兵營牌孤城 激戰留蹟“百將口”距五蓮縣城東南約25公里,在九仙山南麓即王世疃鄉遲家莊西北1.5公里處為戰國時期牌孤城遺址。此遺址由該村村民于1964 年冬首次發現,後經專家多次發掘考證,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總面積75000平方米。古城堡城牆的遺蹟尚存,平均高度米,基寬 6.5 米,頂寬 3 米,由沙土夯築而成。

        此城址位於群山環抱之中,北倚鳳凰嶺,南瀕遲家河,東鄰“百將口”,西望牌孤山城東西兩側各有一排長方形土坑,每坑長3.5米,寬2.5米。各坑間隔10米左右,沿山腳延綿遠伸,形成一條很長的防禦線。
        經發掘發現戰國時期銅璽 13 枚,諸多銅劍、戈、鏃及人骨等遺物,由此推斷,此城為戰國時所建。就城內外遺蹟、遺物考察,其湮廢時間當在秦統一之際。
        據清光緒《日照縣志》稱:牌孤山“有營壘遺址,傳為李睦(牧)營”。清乾隆《諸城縣志》載:“相傳戰國時,孫臏敗李睦(牧)、袁達、獨孤陳(藤)於此。”
        九仙山東北部,有一片廣闊的的山頂平地,樹茂草深,有巨石壘砌的建築遺蹟,古名石倉,今名敖倉嶺,距牌孤城約7.8公里。清乾隆《諸城縣志》稱,相傳此處為“李睦(牧)等貯糧之所”。

        評析:我們從牌孤城遺址可得知: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吞並和征討地方王寇的戰爭已相當慘烈,據傳說在此處各參戰方曾損失過百員戰將,故稱“百將口
”。
        這個“百將口”在牌孤城的東側,東倚鐵固山,西傍鳳凰嶺,居高憑險,地勢十分險要,素稱要衝,相傳是戰國時期李睦(牧)的營壘所在,是古代溝通東方沿海南北交通的咽喉。現在縱貫該地區的通道,仍從此處經過。
        由此遺址中也可看到,戰國時期據險建城,防禦城牆牢固,銅制各種武器已相當發達,尤其13枚銅璽的發現,更證明瞭以銅制印已成為那個年代的時尚,這些銅璽象徵著威嚴的軍政權力已形成,分析璽印的文字特徵,據其部分出
土於齊都臨淄的類似文物,推斷它們應是齊國官璽,又一說為關稅銅印,即是在出關貨物上簽蓋印章。
        古代一些傳說有一定道理,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當時孫臏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這些銅璽和銅劍、戈、鏃等極有可能就是孫臏及其將領們留下的武器遺物、遺蹟,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歷史考古價值,隨著考古不斷深入,一些歷史懸念將逐步被解開。希望有關考古專家再去做進一步探索和論證,以便給予人們一個有關歷史真相的更明晰解釋。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位於五連縣城東南約25公里的街頭鎮遲家莊北。遺址位於群山環抱之中,北倚鳳凰嶺,南頻遲家河,東臨百將口,西望盤古山,面積約7500平方米。據清光緒《日照縣誌》載:牌孤山有營壘遺址,傳為李睦營。清乾隆《諸城縣誌》載:相傳戰國時孫臏敗李逵、袁達、獨孤陳於此。




右轉錯路滿山跑,陰錯陽差,竟然從牌山,牌孤城(盤古城)百將口方向走請閱讀後面篇幅牌孤山驀然回首齊戰國時代古戰場這也是孫臏祖師九天聖帝神威顯赫之神跡實証


B東區往五蓮山風景區走334省道。飛天賓館方向,可看牌孤城、牌孤山、百將口
A北山門有齊長城。


B東區往五蓮山風景區走334省道。飛天賓館方向,可看牌孤城、牌孤山、百將口
A北山門有齊長城。


B東區往五蓮山風景區走334省道。飛天賓館方向,可看牌孤城、牌孤山、百將口


A北山門有齊長城。九僊(仙)山齊長城門的入口


幾年前和宏德宮主持黃銣銡先來探尋,今年團體三十多人來緬懷兩千多年的遺跡。

相傳戰國時孫臏敗李逵、袁達、獨孤陳

陳、識主三進三退。非野史所說袁達等是山賊,而是雄霸一方之寨主,袁達英勇善戰武藝超群、力大無窮袁達有萬夫不當之勇,殺得那上邦進貢,下邦讓位。粉底朝靴足下磴,腰中寶帶玉玲瓏,環眼豹頭生殺氣,赤鬚朱臉長威風。 劍眉鎖縐聲音亮,虎步斜趨身體雄。 若問此人何姓氏,袁達(九曜山)號野龍,英風所到鬼神驚。七國不得連年進貢,濟弱扶貧幫助百姓,連年兵災民不聊生之苦。孫臏慧眼識英雄知陳義行,識主三進三退,與孫臏大鬥法,終於心服口服,於九仙山拜孫臏真人為師,之後助孫臏真人擒龐涓,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兩千餘年


至於激戰百將口,於之前孫臏服袁達前。袁七國聞風喪膽連年進貢,大國跟小邦進貢,七國莫不對陳,這心頭之恨,各國層多次派大軍圍剿,皆被陳擊敗,損失大將百餘名,故名“百將口

孫臏真人先後收了十二位弟子,於擒龐涓後淡泊名利,歸隱於天台山得道昇天,生前巨著孫臏兵法。孫臏傳道主張順其自然慈悲感化"。的宗教信仰精神療瘉人們的心靈




城門內寫著九仙胜(勝)境


下走乘座接駁車到孫臏書屋


風景區很大風景幽美有接駁車這回最主要到孫臏書屋,其它景點就沒去。


們兩人來因農曆三月天氣還很冷,樹葉都沒長出來,滿山跑只有我們。


團員在是淡季,長假的時候滿山滿谷都是人潮,簡直是壯觀來形容。


上回與主持就在這吃午餐,可是很多動物我們不敢吃。


農家樂飯莊


牌樓題名"孫臏書院"


往這上去相傳孫臏真人,孫臏書院讀春秋,及註孫臏兵法之地方。


孫臏書屋就在此山之中至於孫臏在馬陵道打敗龐涓,報仇雪恨,隨棄軍師之職隱居九仙山的靴穀之首抱犢峰下,建茅屋修兵書,永不出山,並根據《孫子兵法》和自己的實踐,寫出了萬古流芳的《孫臏兵法》


沿


沿著石階拾級而上五十五階


孫臏書屋



珍貴的全景


孫臏書屋內全景



左主任委員李鐘毓 右副主委賴文魁 



孫臏祖師虔誠信眾



一言一用,多言無用



2010年放置至今把灰塵擦拭剛好有釘子掛起來


財務長黃文芳 



七國將帥,四方歸順


七國將帥,四方歸順


天泉 

天泉、位於九仙山抱犢峰東側半山腰處,又名智慧泉,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常年下斷,大旱之年亦不斷流,泉水清澈甘朗,傳說孫臏飲此泉水,越發耳清目明,故此泉水又稱智慧泉"


天泉



夕陽漸漸的下山,只能做短暫的停留!




19794月被五蓮縣革命委員會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20061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尋訪慕名已久的牌孤城遺址,去體味那盪氣迴腸的歷史情懷,重溫那蒼涼悲傷的歷史畫卷。

遺址位於五蓮縣街頭鎮遲家莊西北處,因北依九仙山支脈牌孤山,因而定名牌孤城遺址

遺址是一段凝固的歷史,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

尋訪遺址的過程,亦是一種厚重而深遠的意境。

曾數次路過這個被時間長河漸漸沖蝕得面目模糊的古城遺址,此次,是切實的拜訪了。

出日照,西行,至陳疃轉而北上,約半小時,即可達街頭鎮。

街頭鎮被喚作江北石材第一鎮,鎮子遍佈石材加工廠。看到人們開山鑿石的繁忙景象,想到尋訪的遺址為牌孤城(盤古城),我想到了盤古開天闢地,雖然這個聯想有點牽強。

沿鎮駐地東行,順一條鄉間小道前行(在古代應該算作驛道了),車子轉進了遲家莊村。透過車窗遠眺,慕名而訪的牌孤山就在眼前。行至山下,停車移步前行,牌孤城遺址保護標誌碑寂寥的矗立在一片麥田裡。初春的田野生機初綠,尚能看到碑誌存在,若在夏季,野草茂盛,我確信它會湮沒其中的。

遺址荒廢日久,牌孤城內(暫且稱之為吧)早已被不甚茂密的麥苗所覆蓋,幾乎找不到任何往昔的繁榮,只有周邊斷斷續續的城牆殘跡,還能依稀可辨這裡曾經是一座城池。

我在現場看到,遺址內種滿了莊稼,殘牆正被承包此地的農民年復一年、一壟一壟的逐步開墾利用。麥田內,散落著那個年代的陶瓷碎片,與土雜肥同色。

從不甚繁華的日照小城來到一座廢棄的古城,我所能感受到的,除了空寂,還是空寂。

而牌孤城,已經寂寥了兩千年。

如果不瞭解歷史,人們定會以為這裡與其他耕地無異。是的,金戈鐵馬的喧囂已遠去,馬踏過後的塵土亦隨風而散,歷史的車輪吱呀碾過,一切都複歸於寂靜。在很多人腦海中,歷史,就這樣輕易的被遺忘了。

但腳下這片土地,的確曾有一段悲壯的歷史。

隨同的專家給我介紹了牌孤城遺址概況。遺址面積約7500平方米。雖經兩千多年大自然的剝蝕,但古城的範圍仍然清晰可辨。東面城牆殘基平均高3米,東南角最高處5米,底寬9-12米,頂寬1-1.5米,系由沙土分層夯築而成,至今夯層十分明顯。城東西側各有一排長方形土坑,每坑長3.5米,寬2.5米,深約1.5米,各坑間隔10米左右,沿山腳綿延眼伸,形成一道防禦線。西側與南側城外有護城河,城北牌孤山前有古道相通,城東北約500米出有一百將口,古城北面牌孤山上有點將台,傳與楚軍作戰前孫臏曾在此點將。

據史料記載,牌孤城系戰國時期兵營遺址,是楚齊的邊界要塞,此城堡是楚國的守邊大將李睦在這裡建的兵營。

當時楚兵不時騷擾齊國邊寨,所以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李睦、袁達、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余名。儘管李睦、袁達、獨孤臣這三員大將驍勇無比,終抵不住孫軍師的精兵強將和神機妙算,經過幾天鏖戰,就被齊兵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兵營終於被齊軍佔領。

在這次戰役,齊軍還繳獲了九仙山中倉廒嶺上的楚兵糧倉一座,嶺上曾有石碾12盤,晝夜不停的輾米,供軍隊食用。解放後石碾被村民拉下山去做碾糧之用,現在只有一碾台還在孫臏書院下的溝底。

得勝後的孫臏為進一步鞏固邊防,隨即重整旗鼓,繼續在牌孤山頂修繕營房、寨柵,派重兵把守,並樹碑立傳,將此城劃歸齊國版圖。現在牌孤山頂的斷碑上仍記載著孫臏的軍功業績,可惜已被千年的苔蘚所淹沒,只留下一部分模模糊糊的字跡。

至於孫臏在馬陵道打敗龐涓,報仇雪恨,隨棄軍師之職隱居九仙山的靴穀之首抱犢峰下,建茅屋修兵書,永不出山,並根據《孫子兵法》和自己的實踐,寫出了萬古流芳的《孫臏兵法》,那又是後話了。

該遺址遺存豐富,陶片俯拾皆是,現存五蓮縣博物館有銅鼎、青銅劍等銅器及各類陶器。其中有一套刻有左桁正木的銅璽,為1964年冬季村民在古城發現,據考應為守邊大將的官印。



牌孤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勢險要,風水極佳。

牌孤城北倚牌孤山,南有護城河,背風向陽,同時有貫穿東西大道,交通便利。

城堡建在牌孤山之上,牌孤山又是拔地而起的懸崖峭壁,山體的南坡,是一道相對高度近300米、坡度70多度的懸崖,象一塊巨大無比的幃幕,從山頂一直垂到山腳,面積幾乎圍住了半座山,陡險之極,禽獸難攀。

城堡左右溝壑縱橫,古樹參天,宜於伏兵。北依九仙山,下山有通道,南距營地2裡之遙是護城河,河兩岸的開闊地易於跑馬作戰,城堡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該遺址距齊長城遺址約25公里,據《齊魯歷史文化叢書》記載,牌孤城是長城戰略防禦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齊長城的最後一道防線,而牌孤城則是這道防線上重要的軍事據點。據考古學者對此處出土的兵器、銅器、陶器等文物的考究,結合地理地勢分析,這裡應是齊國鎮守東南海防要塞的主要屯兵地之一。

站在山下向西、北望去,是九仙山脈的延伸,山高林密,崇山峻嶺。閉目聆聽,耳邊又似有鼓角爭鳴,金戈鐵馬,有身披鐵鎧的騎兵呼喊而來,蔽日旌旗轉瞬間又化做了莽莽松濤和風聲。

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秦掩其不備,突入齊境,很快佔領齊都臨淄,滅亡了齊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結合城內外遺跡及遺物的考察,遺址的湮廢時間當在此時。

邊塞重地,或許就在一夜之間複歸草莽洪荒。

古來存勝跡,從此識前賢。

站在牌孤城遺址之上,不禁聊發思古之幽情。一聲劍令,烽煙四起,戰國七雄,兵戎相見,戰亂無數,百姓疾苦。而今,斷壁殘垣突兀,一灣春水東去,往昔君王終黃土,只留一聲名千古。

牌孤城內,金戈鐵馬的喧囂漸行漸遠,留給世人一個厚重的背影,和灰燼、殘石、斷瓦、城基,當年那百將對壘、戰馬長嘯的慘烈場面,我們只能憑著出土的青銅兵器和左桁正木古印,去追思冥想了。

當然,一座古跡的淹沒,不僅會引起後人的憑弔和感慨,還會留下一連串關於文化的思考,是心境的留戀,抑或是無奈的傷感,抑或是在殘土斷瓦中留連彷徨。

揮別牌孤城,野山棗樹上,隨風嗚咽。

牌孤山下的峭壁斷岩,不知蘊含著多少塵封的滄桑與傷感。

袁達、李牧墓    │辛店鎮辛店街西          │墓高13米,東西90米,南北40              │完好


牌孤山

驀然回首齊戰國時代牌孤山百將口古戰場

孫臏、袁達、李睦、獨孤臣研究史料:

        據清光緒“日照縣志”稱:牌孤山“有營壘遺址,傳為李睦營“。清乾隆”諸城縣志“載:”相傳戰國時,孫臏敗袁達,李睦,獨孤陳於此。“筆者也為此篇幅到了九仙山見証歷史古遺跡,與各位分享。



三進三退 九曜(遷)(仙)山野龍袁達
不出三天 九曜(遷)(仙)山野龍袁達


獨孤陳(藤)九天九聖帝


李睦(牧)九天三聖帝

        本篇幅帶領各位進入當時兩千多年的古戰場,當地縣誌記載,與老人們記億中的傳說,仿佛進入群雄並起的時光隧道,用簡潔圖文描述當時的情况。有一座山、有齊牌孤城遺址、古遺跡銅劍、銅戈、銅鏃、8枚古印等文物、“百將口遺址”齊長城等見証著歷史袁達、李睦、獨孤臣,牌孤山到了…牌孤城遺址以北為牌孤山,是九仙山的一個分支。

        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盡管、袁達、李睦、獨孤臣這三員大將驍勇無比,終抵不住孫軍師的精兵強將和神機妙算,經過幾天鏖戰,袁達、李睦、獨孤臣識主三進三退,孫臏三擒三縱袁達、李睦、獨孤臣,終不得不臣服孫臏智擒,在九仙山拜孫臏為師。



牌孤山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位於五連縣城東南約25公里的街頭鎮遲家莊北。遺址位於群山環抱之中,北倚鳳凰嶺,南頻遲家河,東臨百將口,西望盤古山,面積約7500平方米。據清光緒《日照縣誌》載:牌孤山有營壘遺址,傳為李睦營。清乾隆《諸城縣誌》載:相傳戰國時孫臏敗李逵、袁達、獨孤陳於此。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



牌孤山在眼前了,右側就是百將口
        當時袁達、李睦、獨孤臣不時要七國進貢,齊國軍師孫臏,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盡管袁達、李睦、獨孤臣這三員大將驍勇無比,終抵不住孫軍師的精兵強將和神機妙算,三擒三縱袁達、李睦、獨孤臣經過幾天鏖戰,袁達、李睦、獨孤臣三進三退,終不得不服孫臏智擒,在九仙山拜孫臏為師。


牌孤山 、右側是百將口
        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


百將口山峰
        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


百將口山峰
        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


百將口



百將口山峰



百將口山峰





五蓮山風景區九仙山風景區應走A區入口才對
地圖中九仙山B入口處,將錯就錯,看到牌孤山、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前面的照片就是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也許是孫臏、袁達、李睦、獨孤臣的旨意?莫非是天意。


五蓮山風景區九仙山風景區



B區入口飛天賓館,應走A區九仙山風景區。


五蓮山風景區九仙山風景區


五蓮山風景區九仙山風景區


五蓮山風景區九仙山風景區


九仙山風景區應走A區入口才對



九仙山風景區應走A區入口才對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坐落于五蓮縣城東南的王世疃鄉遲家莊村,是戰國時的古城堡 因北依牌孤山,故名為“牌孤城遺址”。城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為7.5萬平方米。現存城牆東面較高,平均高度約3米,局部高度為4米;城基寬6.5米,頂寬3米,均為沙土分層夯築而成。其東北部城牆之夯土特別堅硬,上面寸草不生,被風蝕之突出部分,敲擊有聲。牌孤城遺址發現于50年代初,此後,在城內外出土許多銅劍、銅戈、銅鏃等文物。其中尤以1964年秋出土的8枚古印最為珍貴,印文均為“左桁正木”。據此推斷,“左桁”與“左關”當同是齊國東部沿海一帶的重鎮。 距城東北約500米處,有一地名曰“百將口”,其週圍每年都有不少青銅兵器出土,同牌孤城內出土的兵器相同。據傳,在此曾損折過百名戰將,故名“百將口”。據出土文物的分布情況及民間傳說推論,此處是一古戰場,這裡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與牌孤城有直接聯系。牌孤城遺址對研究戰國時期齊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牌孤城遺址以北為牌孤山,是九仙山的一個分支,山上有一片佔地十數畝的廢墟,據傳為戰國時期古城壘,袁達、李睦、獨孤臣曾在此佔山為王,被孫臏降服為將。此處現已成石材開發區。


九仙山中倉廒嶺上的楚兵糧倉一座,嶺上曾有石碾12盤

        遺址面積約7500平方米。雖經兩千多年大自然的剝蝕,但古城的範圍仍然清晰可辨。東面城牆殘基平均高3米,東南角最高處5米,底寬9-12米,頂寬1-1.5米,系由沙土分層夯築而成,至今夯層十分明顯。城東西側各有一排長方形土坑,每坑長3.5米,寬2.5米,深約1.5米,各坑間隔10米左右,沿山腳綿延眼伸,形成一道防禦線。西側與南側城外有護城河,城北牌孤山前有古道相通,城東北約500米出有一“百將口”,古城北面牌孤山上有點將台,傳與楚軍作戰前孫臏曾在此點將。 據史料記載,牌孤城系戰國時期兵營遺址,是楚齊的邊界要塞,此城堡是守邊大將李睦在這裡建的兵營。 當時袁達、李睦、獨孤臣不時要七國進貢,齊國軍師孫臏,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盡管袁達、李睦、獨孤臣這三員大將驍勇無比,終抵不住孫軍師的精兵強將和神機妙算,三擒三縱袁達、李睦、獨孤臣經過幾天鏖戰,袁達、李睦、獨孤臣三進三退,終不得不服孫臏智擒,在九仙山拜孫臏為師。 在這次戰役,齊軍還繳獲了九仙山中倉廒嶺上的糧倉一座,嶺上曾有石碾12盤,晝夜不停的輾米,供軍隊食用。解放後石碾被村民拉下山去做碾糧之用,現在只有一碾台還在孫臏書院下的溝底。 得勝後的孫臏為進一步鞏固邊防,隨即重整旗鼓,繼續在牌孤山頂修繕營房、寨柵,派重兵把守,並樹碑立傳,將此城劃歸齊國版圖。現在牌孤山頂的斷碑上仍記載著孫臏的軍功業績,可惜已被千年的苔蘚所淹沒,只留下一部分模模糊糊的字蹟。


        至于孫臏在馬陵道打敗龐涓,報仇雪恨,隨棄軍師之職隱居九仙山的靴谷之首抱犢峰下 ,建茅屋修兵書,永不出山,並根據《孫子兵法》和自己的實踐,寫出了萬古流芳的《孫臏兵法》。
        該遺址遺存豐富,陶片俯拾皆是,現存五蓮縣博物館有銅鼎、青銅劍等銅器及各類陶器 。其中有一套刻有“左桁正木”的銅璽,為1964年冬季村民在古城發現,據考應為守邊大將的官印。



        據史料記載,牌孤城系戰國時期兵營遺址,是邊界要塞,此城堡是的守邊大將李睦在這裡建的兵營。




 

         齊長城遺址齊長城經莒縣東莞段稱“東莞齊長城”,經五蓮縣部分稱“齊長城五蓮段” 。齊長城經莒縣境內的保護地段位于東莞鄉的北山村以北15公里的一段,和曾家山東長嶺的一段, 高約3米,寬逾10米,系黃土粘土夯築而成。該段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蓮縣地段,西起河湖山,長約50公里,1979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齊長城遺址


齊長城遺址東南段(今五蓮段)
        1996年10月,由山東省華夏文化促進會組織的“齊長城”考察隊來五蓮段進行了考察,對該段長城的修築時間、經由路線、歷史背景做了進一步論證。認為,齊長城始建于齊桓公(公元前685年)以前,成于齊威王(公元前356年),齊宣王(公元前319年)又加以修茸,加固,使其終成霸業的重要軍事設施,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長城,比秦始皇的萬里長城早470餘年。齊長城今五蓮段橫跨縣境北部丘陵、山脊之間30餘個村莊、91座山頭、10餘條河入諸城境,全長60餘公里,有著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保護利用好它,作為兩山旅遊配套工程,對于進一步提高五蓮的知名度和山區觀光旅遊業的開發有著重要意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


牌孤城遺址又稱盤古城遺址

   牌孤城和牌孤山
位于今街頭鎮東北九仙山南麓,東西南北各300米左右,據考,是戰國時期一座古城。自50年代至今已陸續出土青銅兵器,還出土8枚古銅璽為國內罕見。在東北,有“百將口遺址”,出土文物與牌孤城遺址大致相同,據傳為古戰場,曾損失百員大將。牌孤城遺址以北為牌孤山,是九仙山的一個分支,山上有一片佔地十數畝的廢墟,據傳為戰國時期古城壘 ,袁達、李睦、獨孤臣曾在此佔山為王,被孫臏降服為將。此處現已成石材開發區,應加以保護利用,不勝讓人噓唏……


牌孤城遺址


牌孤城,又名盤古城”“排古城,位於五連縣城東南約25公里的街頭鎮遲家莊北。遺址位於群山環抱之中,北倚鳳凰嶺,南頻遲家河,東臨百將口,西望盤古山,面積約7500平方米。據清光緒《日照縣誌》載:牌孤山有營壘遺址,傳為李睦營。清乾隆《諸城縣誌》載:相傳戰國時孫臏敗李逵、袁達、獨孤陳於此。



夯土而成的齊長城


牌孤山

        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

牌孤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勢險要,風水極佳。
  牌孤城北倚牌孤山,南有護城河,背風向陽,同時有貫穿東西大道,交通便利。
  城堡建在牌孤山之上,牌孤山又是拔地而起的懸崖峭壁,山體的南坡,是一道相對高度近300米、坡度70多度的懸崖,象一塊巨大無比的幃幕,從山頂一直垂到山腳,面積幾乎圍住了半座山,陡險之極,禽獸難攀。

  城堡左右溝壑縱橫,古樹參天,宜於伏兵。北依九仙山,下山有通道,南距營地2里之遙是護城河,河兩岸的開闊地易於跑馬作戰,城堡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該遺址距齊長城遺址約25公里,據《齊魯歷史文化叢書》記載,牌孤城是長城戰略防禦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齊長城的最後一道防線,而牌孤城則是這道防線上重要的軍事據點。據考古學者對此處出土的兵器、銅器、陶器等文物的考究,結合地理地勢分析,這裡應是齊國鎮守東南海防要塞的主要屯兵地之一。

站在山下向西、北望去,是九仙山脈的延伸,山高林密,崇山峻嶺。閉目聆聽,耳邊又似有鼓角爭鳴,金戈鐵馬,有身披鐵鎧的騎兵呼喊而來,蔽日旌旗轉瞬間又化做了莽莽松濤和風聲。

  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秦掩其不備,突入齊境,很快佔領齊都臨淄,滅亡了齊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結合城內外遺跡及遺物的考察,遺址的湮廢時間當在此時。邊塞重地,或許就在一夜之間複歸草莽洪荒。古來存勝跡,從此識前賢。

  站在牌孤城遺址之上,不禁聊發思古之幽情。一聲劍令,烽煙四起,戰國七雄,兵戎相見,戰亂無數,百姓疾苦。而今,斷壁殘垣突兀,一灣春水東去,往昔君王終黃土,只留一聲名千古。
牌孤城內,金戈鐵馬的喧囂漸行漸遠,留給世人一個厚重的背影,和灰燼、殘石、斷瓦、城基,當年那百將對壘、戰馬長嘯的慘烈場面,我們只能憑著出土的青銅兵器和“左桁正木”古印,去追思冥想了。..."



牌孤山 護城河
牌孤城遺址。背景為牌孤山,前景為城南護城河
        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



牌孤城遺址。背景為牌孤山,前景為城南護城河
        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


百將口山峰


百將口山峰


百將囗與牌孤城遺址


百將囗與牌孤城遺址
        齊國軍師孫臏為保邊陲安寧,率兵遣將,奪取要塞,曾在牌孤山下與、袁達、李睦、獨孤臣等幾千人馬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激烈爭奪戰,僅在“百將口”就損失大將百餘名


東觀牌孤城山


東觀牌孤城山


古戰場百將口


九仙山主峰卡山垛

      西側與南側城外有護城河,城北牌孤山前有古道相通,城東北約500米出有一“百將口”,古城北面牌孤山上有點將台,傳孫臏曾在此點將。



五蓮山風景區


五蓮仙境


九仙山風景區孫臏書院在A區入口處比較近


山東日照市九仙山地圖

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

團主王金匙,五洲園掌中劇團第三代弟子,師事五洲派弟子當中以掌中演技最被老教主黃海岱稱讚的第一樓林瓊琪(阿溪師),王金匙在演技上師承名師,其五音口白更兼具五洲派的清朗明爽特色,曾在布袋戲比賽中獲得優等獎。此次聲五洲王金匙將演出古冊戲【七國軍師】,即孫臏下山的前段,演出孫臏智擒九曜山野龍袁達,而受封為七國軍師。這齣戲野正是王金匙在戲劇比賽中獲得優勝,最稱拿手的戲齣。


藝文活動

臺北市102年掌中戲觀摩匯演《孫臏與袁達》  
所在縣市: 臺北市  
活動型態: 表演  
活動類別: 戲劇 - 偶戲 - 布袋戲、掌中戲  
活動展演者: (中華民國) 台中木偶劇團
   
活動時間: 2013/11/02 19:00 ~ 2013/11/02 21:00  
活動場地: 艋舺公園 草坪
   
場地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1段145號    
票價: 不售票  
參與單位: 主辦︰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 
   
簡介: 此次由老團長王金匙親自演出古冊戲,團長王英潔領團助演,本劇榮獲全國戲劇比賽冠軍。孫臏與袁達即孫臏下山的前段,演出孫臏離開雲夢山來到魏國受龐涓所害囚禁數年,裝瘋之後孫臏逃出魏國,初次來到齊國效力,因尚未立功不敢受祿。當時有武藝超群、力大無窮的野龍袁達率領來自各地流散的遊民在九曜山佔地稱王,各國均不敢攖其鋒,孫臏為立功遂自請討伐九曜山野龍袁達,孫臏運用智謀三擒三縱終使野龍袁達心服口服拜孫臏為師。七國均佩服孫臏才能,決議封孫臏為七國軍師,最終天下太平。   

前後七國志

第十一回 魯王兩次認靴魚 袁達二番遭陷阱


九仙(曜)山服袁達、李牧、獨孤陳
九仙(曜)山服袁達、李牧、獨孤陳

  話說魯王田忌當殿開櫃,把魚看了半晌,回奏道:“臣從不曾見此魚,不知什麼名色?”齊王道:“禦弟既不認得,且回府去。”吩咐近侍把魚收起,著楚國使臣明日候旨,當下朝散。

  魯王回府,孫臏問道:“今日宣殿下入朝為甚事?”魯王道:“一種奇事。楚國進一對魚來,要我邦認是什麼名色?認得出,情願年年納貢,歲歲來朝,認不得,要我國納降表與他。朝中文武看過,俱不能認。朝廷為此宣我去看,我也認它不出。”孫臏道:“那魚怎樣顏色?有多少大?”魯王道:“僅長一尺,皮如墨色,巨口細鱗。”孫臏微笑道:“那魚名靴魚,出自弱水河中,網不能取,鉤不能釣,今世罕見。要取此魚有個法術,向水涯邊把手拍三下,叫三聲,那魚就跳上涯來。殿下明早進朝,著楚使來看。殿下在水櫃邊拍三下,叫三聲,那魚登時跳出水櫃。”魯王道:“倘然不跳出來怎麼好。”孫臏道:“殿下放心,臣在此間行走,不怕那魚不跳出來。”魯王喜道:“既然如此,明早就入朝,只要先生施一臂之力,有功可成,自當重謝。”孫臏道:“殿下怎說個謝。還有一說,倘齊王明早賜殿下,則一些不要他的,只要那兩尾魚拿回來,臣有個用處。”魯王滿口應承。

  次日早朝,魯王奏道:“臣昨回府,寢夜思想,曾記得此魚出自弱水河,其名為靴魚。”楚使有旁,見魯王認著了,他道:“殿下,魚名便是,可曉得還有甚妙處?”魯王道:“我到櫃邊,將手拍三下,叫三聲,那魚就跳出水櫃來。”齊王道:“禦弟,你只認得此魚便罷,怎畫蛇添足,還要他跳出水櫃,倘跳不出來,反被人取笑。”魯王道:“我王勿慮,臣定要他出來。”齊王著近侍取出水櫃,魯王到櫃邊,把手拍三下,叫三聲,只見那對魚憑空跳出殿口。齊王大喜,滿朝文武個個驚訝。那時,楚國使臣目瞪口呆。齊王吩咐近侍,依舊放入水中。近侍取魚在手,一尾跳躍,這一尾早已亡之命矣夫了。齊王不快活道:“兩尾魚可惜死了一尾。”

  魯王道:“我王如今可令楚使回國,傳與楚王,年年納貢,歲歲來朝,一年不來,即發兵徵伐。”齊王依言一面打發使臣回楚,一面取黃金千兩、綾錦百端賜與魯王。魯王道:“黃金綾錦臣不敢受,求我王把兩尾靴魚賜臣夠了。”齊王道:“這活魚寡人要養在金蓮池內,這死的你拿去吧!”魯王叩謝,就把一尾死的帶回府來,對孫臏道:“先生果然神通奧妙,嚇得那楚國使臣目瞪口呆。如今我已打發楚臣回去,要他年年納貢,歲歲來朝。齊王大喜,把一個活的養在金蓮池內,死的賜了我。”孫臏道:“就只一個死的?臣有用處。”

  看官,你道孫臏要這死靴魚何用”原來他被龐涓刖了雙足,沒了十個足趾,醜陋不堪。把這靴魚做個樣子,叫皮匠把軟凈獸皮配上一只,湊作一雙靴,穿在腳上,不在話下。

  一日,魯王愁眉不展,面帶憂容。孫臏問道:“殿下何事不樂?”魯王道:“先生,我齊國每歲到端陽節,朝廷命我與太師鄒忌同下教場比射。那鄒忌平例中三矢,我發三矢,一矢也不能上垛。若論武藝,他不如我;論箭法,我不如他。他中了三矢,朝廷賜他彩緞綾羅、金花兩朵、禦酒三杯。我一矢不中的,請飲涼水三大盅。今值端陽將近,所以不樂。”孫臏道:“殿下勿憂,有臣在此,管教殿下今歲插金花、飲禦酒。如今在後園中立起垛子,待臣教殿下連射幾日,自然百發百中。”魯王大喜,每日同孫臏在園中習射,看看射得手熟,再無一失誤。

  早又到了端陽節,孫臏教魯王藏他在軍隊裏,同下演武場。恰好齊王排駕已到,上堂傳旨,著太師鄒忌與魯王比射。二人各帶弓矢,下演武堂來。那鄒忌曉得魯王箭法不高,不大著意,口稱:“殿下,請開弓。”魯王直不謙遜,搭上箭,扯滿弓,一箭射去,剛剛中著垛上紅心。鄒忌見魯王頭一矢射中,吃了一驚,即施逞神威,開弓放箭,射去本是中上垛的,被孫臏在軍隊裏用移箭法把他箭掉下垛來。鄒忌驚訝道:“古怪!我的箭百發百中,怎麼今日射不上垛?”魯王又放第二矢,又中紅心。鄒忌見魯王連中二矢,登地又發一箭去,卻又掉在地上,氣得目光迸火。魯王見鄒忌兩矢不中,自覺意快,把第三矢射去,又中紅心。鄒忌越發不快活,想:“他往年比射,三矢之中不能中一矢,今歲怎麼他連中三矢?我只有這枝箭在手,再若不中,可不被人笑話!”遂扯滿弓射去,又是個大空。射畢,齊王在演武堂看了,大喜道:“今歲卻是禦弟奪標,寡人不勝之喜。”就宣魯王上堂,飲了三杯禦酒,簪了兩朵金花,領了彩緞綾羅。魯王謝恩下堂。

  鄒忌站在旁邊,怒氣交加,心中不服,上前奏道:“臣適見魯王軍隊中有一異人,在內作法,以此臣箭不得上垛,心內疑惑。”齊王道:“有這樣事?”就宣魯王到堂上,問道:“禦弟,鄒太師說你軍隊中有個什麼異人。”魯王奏道:“臣不敢隱,果有一異人。”王問:“是誰?”魯王道:“即前日卜商進茶到魏國盜得的孫臏。”齊王吃驚道:“就是孫臏!他一向在哪裏?”魯王道:“一向寄跡在臣府內。他因身無寸箭之功,不敢馳見我王。前者認靴魚跳出水櫃,便是孫臏之神通,遁甲之奇妙。今日因端陽比射之期,臣帶他進演武場來觀光我國。”齊王大喜,即令宣來。

  孫臏忙到駕前,禮畢高呼。齊王道:“孫先生,寡人久仰大名,如渴思水。前番既到我國,為何不來相會?”孫臏道:“臣非不來見駕,奈無寸功,自覺慚愧。”齊王道:“說哪裏話!高人奇士,非尋寸節之功論者以得寡人。今日欲授先生一職,奈此間非納賢禮士之所,明日進朝,寡人當有重用。”孫臏謝恩,齊王回駕。

  次早,齊王設朝,孫臏進見,正待封官,黃門啟奏道:“九曜山霹靂洞野龍袁達,差人借糧二百石,朝前候旨。”齊王道:“我國中連年荒歉,糧草自且不敷,哪有得借人!打發他往別邦去借。”黃門領旨,打發來人去訖。齊王坐寶殿上道:“袁達那廝,乃亡命之草寇,兇猛異常,七國之中,莫不聞風畏懼,大邦贈金,小邦讓位,每每得志。我今日沒糧借他,決萌歹意,必要興兵作亂,怎生得好?”鄒忌上前奏道:“臣啟我王,今日欲授孫臏的官職,又恐他未立奇功,因辭不受。何不著孫臏到九曜山剿捕了袁達回來,那時授以高官顯爵,兩下心悅。”齊王見奏,即著孫臏領兵往九曜山收剿野龍袁達


《蛇盤山收吳獬(九天七聖帝),馬升(九天八聖帝為先鋒官》






  孫臏奏道:“臣願與魯王殿下同領兵去。”齊王道:“既然如此,再著須文龍、須文虎挂先鋒印,一同前去收捕。”孫臏領旨出朝,與魯王、須文龍、須文虎齊下教場,點兵一萬,即日起程,徑往九曜山進發。


九天七聖帝馬昇


盤蛇山收徒馬(升)昇、吳(獬)勝
孫臏道:“他兩人原非草寇,是魏王駕前指揮,一名吳獬(九天七聖帝),一名馬升(九天八聖帝),因魏王聽信龐涓,被打了五十禦棍,削除官職,以此在蛇盤山落草為王


九天八聖帝吳勝
孫臏道:“他兩人原非草寇,是魏王駕前指揮,一名吳獬(九天七聖帝),一名馬升(九天八聖帝),因魏王聽信龐涓,被打了五十禦棍,削除官職,以此在蛇盤山落草為王

  行了多時,哨馬來報,說前面蛇盤山有兩個大王擋路,不能前進。孫臏令須文龍、須文虎上前剿捕。二將得令,來到山前,那兩個大王各執蛇矛,上前問道:“二將何名?”須文龍、須文虎道:“吾乃齊王禦弟魯王麾下,孫臏先生差來前部先鋒須文龍、須文虎。”大王道:“既是孫師父差來,二位不須交戰,我二人情願受降。”須文龍兄弟遂帶了兩個大王到營門首。旗牌報入中軍,魯王令見。大王入軍中,見魯王倒身十二拜,轉身見孫臏深深八拜。孫臏看了道:“我道是誰?原來就是二位。”魯王道:“先生與他有會?”孫臏道:“他兩人原非草寇,是魏王駕前指揮,一名吳獬(九天七聖帝),一名馬升(九天八聖帝),因魏王聽信龐涓,被打了五十禦棍,削除官職,以此在蛇盤山落草為王。前者,臣往此山經過,承他二人一面之識,即欲同臣投齊,改邪歸正,蓄意已久,今日既來歸順,即當收用。”魯王道:“著他做什麼好?”孫臏道:“且將須氏兄弟權作左、右監軍,暫與吳獬馬升挂先鋒印。”魯王依言,遂著須氏兄弟為左、右監軍,吳獬、馬升為先鋒,領兵往前進發。

  到了九曜山,擇平陽之地安營寨。孫臏令吳獬、馬升領著一支人馬,先往九曜山前罵陣交戰,許敗不許勝。二將得令,領兵前去。孫臏又令須家二將,執著聚神旗,在營前觀陣。但見吳獬、馬升撥馬跑回,可將聚神旗搖展三次,我好營中作法。須文龍、須文虎得令,領了聚神旗而去。
《服袁達第一回》
  且說吳獬、馬升領兵到九曜山前,擊鼓鳴鑼,當前搦戰。其日,袁達霹靂洞中,因齊王不允借糧,正欲興兵攪亂,忽見嘍來報說:“齊國興兵徵剿,有先鋒帶領人馬山前討戰。”袁達笑道:“我不曾起兵去騷擾他,他反先要來徵剿?”遂令頭領獨孤陳李牧鎮守山寨,“待我親自出陣,殺他片甲不回。”即時披挂齊整,執了巨斧,躍馬下山,奔至陣前,大喝道:“何處無名小卒,輒敢領兵到我山前吆喝,上門送命!”吳獬、馬升道:“吾乃齊國魯王麾下,孫臏軍師差來的前部先鋒吳獬、馬升。”袁達道:“你是齊王差你來送糧,還是叫你來納命?”吳獬、馬升罵道:“你這逆天強賊!朝廷的糧草就肯輕易與你?也罷,你與我交鋒二合,勝得我,借糧與你,勝不得,叫你命染黃沙。”袁達大怒,把斧砍來,二將舉槍迎戰。戰了三十余合,二將撥馬敗陣而走。袁達縱馬追趕。



九天九聖帝獨孤陳(藤)


九天三聖帝李牧
  營門前須文龍、須文虎見二將跑,就把聚神旗連展三次。孫臏在營中瞧見旗動,手捏驅神訣,口念六甲靈文,叫道:“齊來!”霎時乾坤黑暗,天地昏迷,嚇得袁達魂不附體,東望西瞧,認不得路,騎馬盡力加鞭,望前飛走,奔入林中,被絆馬索絆住馬足,連人帶馬一齊翻倒。齊兵擁前,把袁達拿住,用繩縛了,解入中軍帳來。
  孫臏問道:“袁達,你今日被擒,若肯歸降,免汝一死。”袁達道:“你用邪術擒人,不為稀罕,永世不降。你若有本事,陣上擒得我,方肯歸順。”孫臏道:“你要我真本事拿你,這有何難?”吩咐軍士解去其縛,還他鞍馬,放他出去。袁達得放出營,上馬加鞭,逃往山上去了。
《服袁達第二回》


  魯王問道:“先生,袁達既被擒拿,即當令其速死,與七國除害,何故反放他去?”孫臏道:“不妨。一人心若不服,縱拿他來亦無用處了。他心服,自然歸順。”說那袁達逃奔上山,李牧、獨孤陳出來接道:“哥哥回來了,齊兵殺敗了麼?”袁達道:“好厲害!”就把孫臏作法、被擒、放出情由,說了一遍。李牧、獨孤陳道:“這是哥哥威名聞于七國,以此不敢難為你,若是別人,此時已作無頭之鬼了。”袁達道:“想他兵驕之際,定不著意提防。今晚二更天氣,我們點起大小嘍,悄悄去劫他的營,就殺得他片甲不留。”兩人齊說:“好計!”遂點起精銳嘍二千,等到二更依計行事。

  說那孫臏在中軍帳內傳令,著三軍向中軍門首挖個土坑,五丈深,十丈闊,上面將松枝亂草遮蓋停當。黃昏,各營不許明燈亮燭、提鈴巡更,只許中哨內點著燈火。兵馬四下埋伏,提防賊人劫寨。眾軍一一遵令。到二更時分,袁達領一千嘍在前,李牧、獨孤陳領一千嘍在後,悄悄行到齊營。見中營內點著明燈亮火,袁達當先,大喊殺入,忽聽得人馬齊聲叫苦,通跌下坑去。李牧、獨孤陳後隊人馬,見前隊通跌下坑,掉轉馬頭就走。齊兵也不追趕,四下擁來,高叫活埋了袁達。袁達土坑內叫道:“不要把人性命斷送!你快快快快放我起來,還有話說。”眾軍把撓鉤放下坑去,將袁達搭起來,捆縛停當,解到中軍。

  孫臏問道:“你兩次被擒,可歸順免死。”袁達道:“有言在先,用真本事陣上拿得我,方才歸順。如今被擒,是我自來送死,不足為能。”孫臏道:“也罷。我今再放你去,也不用陣上拿你,必要半空中拿你,才顯我神通。”孫臏叫軍士再放他去。眾軍又將袁達去了捆,放出營門。袁達得放,奔回山去,又點選嘍來戰。未知袁達怎生被擒?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二回 九曜山野龍納款 丞相府太尉退婚 


《服袁達第三回》


  卻說孫臏再放了袁達,到了次日,仍令吳獬、馬升到九曜山前搦戰,許敗不許勝,仍著須家二將,執聚神旗營前觀戰。吳獬、馬升領兵到山前,恰好袁達帶領嘍剛下山來,兩家不分皂白,勒馬就殺。戰了十數合,二將佯敗,撥馬就走,袁達縱馬急趕。須家二將營前瞧見,把聚神旗連展三次。孫臏在營中見神旗展動,忙噴一口法水,念動真言。須臾,雲霧彌漫,太陽昏蔽,認不出東西南北,只前面一座高山。

  袁達心慌,策馬上山,四下一望,只有上山的路,沒有下山的路。正在驚慌之際,忽聽得有伐木這聲,遂望著樵夫高聲大吼道:“樵哥!快來救我,指引我路數。”樵夫遠遠問道:“你是什麼人?”袁達道:“我是九曜山霹靂洞野龍袁達。”樵夫大笑道:“你是個猛虎,平日傷害人多,今日天叫陷落深阱,不來救你。”袁達惱躁,暗想:不救便罷,怎麼罵我!我且忍氣,騙他救我,我慢慢理論,又叫道:“大哥!這座山我不曾到,不知前面有無路?你對我說,救我下去,從重謝你。”樵夫道:“你在那邊山凹,我在這邊山崗,樹木叢密,不便來救你。”袁達道:“我從背後黑洞洞下去怎麼樣?”樵夫道:“待我言了。”

  遂言道:樵夫告大王,聽我從頭訴。行過五七里,方才有退路。兩手要扳牢,一心莫驚怖。若還撒了手,命歸黃泉路。上能入山巔,下有蛟龍聚。過得蛟龍洞,有個毒蛇窩。幾條白花蛇,盤回十裏數。行過毒蛇處,有個虎狼處。遠望似城門,近觀生黑霧。左轉八十回,右轉九十步。一簇女裙釵,生得真嬌嫵。有一老妖精,擋路多馳騖。你若被羈留,永世身耽誤。幾個通臂猴,開張雜貨鋪。可去問一聲,便有下山路。

  袁達聽了,把舌頭一吐道:“樵哥,不要哄我,怎有這許多驚恐?望樵哥救我一救。”樵夫道:“要救你不難,要你依一件事才可救。”袁達道:“你肯救我,莫說一件,十件也依你。”樵夫道:“我有個筐兒放下來救你。你把盔甲卸下了,放在筐裏,等我先扯過來,再放筐來救你。”袁達道:“一番生活兩番做,總扯過去罷。”樵夫道:“盔甲連人筐兒重,不好扯,倘然斷了掉將下去,只好摔做肉餅。”袁達道:“說得有理。你把筐兒放下來,扯了盔甲再處。”樵夫往山頭放下個筐兒,袁達卸了盔甲,放在筐裏,叫道:“扯去!”樵夫把筐扯去,取出盔甲,又放下來。袁達就坐在筐裏。樵夫道:“合著眼,我好扯。”袁達兩眼緊閉,耳邊聽得呼呼的風響,直扯上半空。

  樵夫道:“你身子重,我氣力用盡了。我不免放你在樹梢上,等我回家吃了飯再來扯你。”袁達道:“樵哥,你說得好自在,不管人死活。你掛我在樹梢上,回去吃飯,倘繩子斷了怎麼處?”樵夫道:“好罷,我不去吃飯,扯你過來。只你身邊樹上有九個桃子,你開眼揀熟的摘兩個與我,我就扯你過來。”袁達道:“使得。”開眼一看,不見高山峻嶺,也無密樹叢林,高高地掛在旗竿上。

  只見孫臏青袍皂蓋,站在平地上,問道:“袁達,你如今被我在半空中拿了,可曉我真本事麼?”袁達道:“師父,你的神通我已盡知,放我下來,情願受降。”孫臏道:“依舊合著眼。”袁達把眼牢閉,孫臏喝聲:“退!”須臾,旗竿又不見了,坐在一塊平地上。袁達喝彩道:“師父真好本事!如今我願降了。請問師父,適才高山、密樹、旗竿通哪裏去了?”孫臏道:“這道是八門遁法,頃刻之間,要到就到,要退就退。”袁達近前,倒身就拜,隨入中軍,參見魯王。

  孫臏道:“臣放袁達三次,使其心中悅服。況他是天下第一員虎將,七國之中誰不聞風畏懼。如今將他收在齊邦,何愁七國不來進貢?”魯王大喜,不在話下。

  不說袁達受降。那些嘍飛奔上山,報與李牧、獨孤陳知道,二人聞知大惱道:“他投齊國,不知真假,我們只下山討袁達回來便了。”兩人登時結束,帶了合寨嘍共三四千人一齊下山,到齊營門首,喊聲震地,來討袁達

  旗牌報入中軍,孫臏令吳獬、馬升領兵出陣,許敗不許勝。二將得令,即時出營對陣,不通姓名就殺起來。兩家戰了三四十合,吳獬、馬升撥馬跑回。李牧、獨孤陳拚命追趕。孫臏念動六甲靈文,霎時天昏地暗李牧、獨孤陳心慌意亂。回身欲走,撲通一聲響,兩人連人連馬都掉下深潭裏。孫臏高叫道:“眾軍齊來,多搬土石,撇下潭去,活埋他兩個罷。”李牧、獨孤陳在內大叫道:“只求孫師父饒命,我二人情願受降。”孫臏道:“既願降,閉了眼,救你出潭。”二人一齊合眼,孫臏喝聲“退”!二人開眼看,無有深潭,乃是一平地。


九天七聖帝馬升(昇)

孫臏道:“他兩人原非草寇,是魏王駕前指揮,一名吳獬(九天七聖帝),一名馬升(九天八聖帝),因魏王聽信龐涓,被打了五十禦棍,削除官職,以此在蛇盤山落草為王


九天八聖帝吳獬勝)

孫臏道:“他兩人原非草寇,是魏王駕前指揮,一名吳獬(九天七聖帝),一名馬升(九天八聖帝),因魏王聽信龐涓,被打了五十禦棍,削除官職,以此在蛇盤山落草為王

  李牧、獨孤陳拜道:“孫師父真神人也,我等願降。”孫臏便帶他二人進營拜見魯王。魯王大喜,傳令將霹靂洞中糧草搬入齊營,吩咐三軍拔寨,奏凱回朝。旬日之間,兵馬回至臨淄城,魯王同孫臏入朝見駕,就把收降眾將之事啟奏一遍。齊王大喜,賜孫臏黃金千鎰、羅錦百端,官封齊國司馬、調兵軍師、天下大元帥、南平郡王,蓋造南平府,又賜寶劍一口,便宜行事。袁達封鎮國將軍,李牧封左監軍,獨孤陳封右監軍,吳獬、馬升為前部先鋒。賜魯王、須文龍、須文虎黃金、蜀錦。各各叩首謝恩。


《相傳孫臏之妻是蘇代之妹》依孫老家族譜其名為蘇瑞卿


  齊王著魯王領眾將陪孫臏城中榮遊三日。魯王領旨,同眾將出朝上馬,陪孫臏遊街。正行之間,只見前面一座高大宅院,孫臏問魯王道:“前面宅院是哪一家?”魯王道:“是右丞相蘇代家,其家老夫人周氏大有賢德,待先生遊玩三日後,我與先生同去一謁。”過了三日,魯王同孫臏入朝謝恩。事畢,遂同孫臏出朝到蘇府拜訪。

  其日,蘇代不在府中,老夫人聞魯王到,出門迎接。上堂禮畢,夫人問魯王道:“此位大人是誰?”魯王道:“是雲夢山鬼谷仙師徒弟,姓孫名臏,近來收服袁達,得勝回朝,官封大元帥、南平郡王,特來造府拜謁。”老夫人道:“原來就是孫先生。小兒時常談及,不意今日獲瞻奇表。但今日小兒在朝未回,有失遠接,獲罪不小。”孫臏欠身道:“不敢。”魯王道:“向聞老夫人有位令愛小姐尚未配人,故今特來拜謁老夫人,特為小姐作伐。”老夫人道:“殿下說哪一家?”魯王道:“就是南平王孫臏先生少一位誥命夫人,欲求令愛聯姻,萬望夫人允諾,明日吉辰,就來納聘。”夫人道:“小女粗容陋質,既蒙郡王不棄,敢不從命。”魯王與孫臏起身告別。來日,魯王備聘禮送入蘇府。老夫人與蘇代並無推辭,遂許聯姻。



後:孫臏真人。前:蘇夫人孫臏之妻

《相傳孫臏之妻是蘇代之妹》依孫老家族譜其名為蘇瑞卿


雲夢山蘇代之塑像

  且說太師鄒忌,次子鄒諫尚未婚娶,一日,來見太尉吳英,其作伐,要他到蘇老夫人處求親。吳太尉道:“我聞得人說,蘇家小姐魯王為媒,已許與南平郡王孫先生了,不知的實。明日必須帶了聘禮去見蘇丞相,倘若訛傳,就有活變之法。”鄒太師就備聘禮、寶劍、錦緞、盤盒,令吳英送到蘇府。其日,老夫人與蘇代正在堂上,只見吳太尉送禮人來,說道:“啟上老夫人,鄒太師第二國舅未曾婚配,聞知令愛小姐賢淑,特令某為媒,送聘禮到府,望夫人與丞相允諾。”老夫人變色道:“大人,此事不該,昨日魯王親來作伐,已納聘禮,小女許與南平郡王孫軍師為夫人了,望大人以禮送還太師。”吳英見夫人不允,轉身對蘇代道:“還求大人在老夫人面前攛掇一二。”蘇代道:“婚姻大事,豈有變更之理。大人必欲強求,大非正理。”吳英沉吟半晌道:“既如此,聘禮且放在此,待某到南平府求孫先生一計,好去回復太師。”蘇代道:“這個使得。”

  吳英將聘禮留下,打發鄒府從人回去,遂奔到南平府。門上通報郡王,孫臏出來迎接,恰好魯王也在裏面。太尉上堂禮畢,依次而坐。魯王問道:“太尉匆匆而來,有什麼話說?”吳英道:“臣今日因鄒太師備下聘禮,著臣作伐,到蘇丞相府中求蘇小姐親事。不料蘇老夫人說,前日殿下為媒,收了郡王的聘禮了。事在兩難,教我又不好去回復太師,特來求郡王一個妙計,解回聘禮。”孫臏道:“沒甚計策,任他強娶了罷。”魯王道:“鄒忌不過是太師,又非國王,縱然恃勢,也強不得人家親事。”吳英道:“正是此說,所要要求郡王一計。”孫臏見太尉再三求計,只得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

  吳英大喜,辭別魯王、孫臏,又到蘇府見了老夫人與蘇代,將孫臏設下的計悄悄說知,老夫人與蘇代歡天喜地。吳英遂起身回復鄒太師,說蘇老夫人應允,受下聘禮,待選吉日就可完姻。鄒忌聽了大喜,設宴款待吳英,著送肥羊、酒儀銀百兩。吳英落得收去。

  過了兩月。一日,吳英來到太師府中,對鄒忌道:“太師,弟有一言奉啟。自從二國舅定下蘇小姐之後,不知二國舅無緣,不知蘇小姐沒福,到今染成一病,不思茶飯,神思恍惚,迎醫問卜,都說難痊,看來少吉多兇。蘇老夫人多多拜上太師,說‘活是太師府中人,死是太師府中鬼’,欲送小姐到府與二國舅成了親,慢慢調養,倘是姻緣,病好也未可知。”鄒忌道:“既然蘇小姐患病,蘇老夫人亦該早些來說,我也好請醫生看治,怎到今日病體將危,要送來與我兒成親?此事決難從命。”鄒諫在旁說道:“有了許多的聘禮,怕娶不得個康健人,要那病鬼何用,及早退了親罷。”吳英道:“蘇老夫人性如烈火,巴不得打發小姐出門,怎好去說退親的話?”鄒太師道:“不但小兒說要退親,我的意思實也要退親。”吳英道:“既是立意要退,我去求蘇老夫人,看她怎麼說?”鄒太師道:“煩太尉去走一遭。只要蘇夫人肯退,還聘禮也可,不還聘禮也可。”吳英道:“老夫人若允退,她是有體面人家,決不肯勒一些聘禮。太師放心,可著幾個管家,隨我到蘇府,等我設個計去退她。”當時,鄒太師竟著十數個家童,準備包袱短杠,隨吳太尉來到蘇府。

  老夫人問道:“大人曾到太師府中談及小女的病勢麼?”吳英道:“才去說來。太師聞小姐有恙,說是小姐沒福,帶病做親,決難從命,只求老夫人退了親罷。”老夫人聞言大惱,把鄒太師說了幾句,轉進後堂,取出那些聘禮,摜在地下,口中罵道:“老殺才!倚官倚勢,妄自尊大。定親也由你,退親也由你,將我女兒弄得不上不下,怎麼好!”吳英勸慰了一番,遂叫鄒府家童抬起聘禮拿回去。眾人扛的扛,捧的捧,往外就走。吳英回見鄒忌,備細回復,聘禮一些不動。鄒忌大喜,排酒酬謝不提。

  卻說鄒府退親過有兩月,孫臏擇了吉日,娶蘇小姐成親。魯王入朝奏道:“南平王孫臏今晚娶蘇代之妹成親,係臣主婚,特來奏上。”齊王大悅,即著近侍取錦緞、金花、禦酒,抬到南平王府中慶賀。不料鄒忌在朝,聽得此事,怒發衝冠,朝罷回府,越加惱怒。大國舅鄒綱問道:“爹爹今日為何不樂?”鄒忌道:“我作了當朝太師,被人騙哄。”鄒綱道:“哪個敢騙哄爹爹?”鄒忌道:“孫臏詭計多端,與吳英串通一路,退了我府中親事。原來魯王主婚,今晚孫臏娶蘇代之妹成親。”鄒綱道:“蘇小姐有病,孫臏為何娶她?”鄒忌道:“正是他說得前日吳英來說有病,我一時欠主意,把她退婚,想起來,通是做成圈套來騙我。”鄒綱道:“不難。我兄弟二人,今晚帶百余軍士,各執短棍,埋伏在三岔路口,等小姐抬來,一齊上前,連人連轎搶了回府,可不是好!”鄒忌道:“好計!”即點起軍士預備搶親。未知搶得來否,且聽下回分解。



甲子山有個孫臏洞流傳千年孫臏真人 袁達 李牧 獨角青牛

癸巳年庚申月未己日探尋 2014年08日22日甲子山
  註:2010年農曆3月2日九仙山

吃水果,要拜樹頭

「感恩」不是口號,更不是口頭禪,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親善的行動。台灣過去有一句諺語:「吃水果,要拜樹頭。」意思就是要我們不僅要有感恩的心,也要有感恩的行動。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才懂得飲水思源、才懂得謙恭自持、才懂得彼此尊重、才懂得相互關懷、才懂得付出助人、才懂得與人為善。如果人人能時時心懷感恩,時時善解包容,社會當然就會繁盛祥和,家家當然就會安和樂利。

飲水思源

            庾信是南北朝人時南朝人。樑元帝派他出使北朝的西魏。在他出使期間,樑朝被西魏滅亡,庾信也被扣留在長安(西魏都城),這一年庾信42歲。
雖然北朝封他做大將軍,但是庾信卻很想回去,南朝也幾次向北朝討要庾信,但都沒有成功。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國和家鄉,他在《徵調曲》中寫道:“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吃果子的時候要想一想結果的果樹,喝水的時候要想一想流水的源頭)。”

“飲水思源”比喻不忘本。


路遇貴人

日照火車站我們住宿錦江之星,因暑假日照海邊遊泳人潮之多,飯店住宿費與平常漲一倍。
早睡早起五點清晨,車站人們準備一天的行程,到書報攤買份莒南地圖,順口與老闆請教地圖中甲子山如何走,(公交車不可能到達,方便的方法是打車)老闆問我那兒來,我細訴原由,老闆便說我是莒南人,到甲子山應沒問題。說好九點半出發。


08 22;  0930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甲子山沿路種植綠茶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門前拴上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


柿樹園村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辯,“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地圖中的柿樹園村。我們的目的地石汪村


柿樹園村


地圖中的趙家村


臨沂市莒南縣


過了宋家彩村


大山水庫


滿相逢好比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大山水庫


水暖水寒魚自知,花開花謝春不管。


知恩報恩天下少,反面無情世間多。


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


越奸越狡越貧窮,奸狡原來天不容。


。美人賣笑千金易,壯士窮途一飯難。


之氣,免百日之憂


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


枯木逢春猶再歲,人無兩度再少年。


多情自古空遺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莫把真心空計較,唯有大德享萬年。


神仙難斷陰騭命,皇天不昧苦心人。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書中有真就有假,世人認假不認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也真。

真真假假難分解,假者自假真自真。回憶世情般般假,借假修真破迷津。


08;22  10.27

山東省  莒南縣  東北36公里處朱蘆鎮  石汪村 據文獻記載,該洞於唐朝、明朝、清朝都曾整修過。

銀雀山漢墓發掘者之一劉心健,在算不上很有名的《莒州志•古蹟》中,查到了一條“莒縣東南百里甲子山前麓有孫臏洞”的記載。


孫臏洞的東面不遠處有一座高山,號稱蒙山,據當地傳說是鬼谷子當年在此設壇授徒的地方。

  蒙山: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

依文博圖:


依文博圖:
孫臏洞的東面不遠處有一座高山,號稱蒙山,據當地傳說是鬼谷子當年在此設壇授徒的地方。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蒙山


依文博圖: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蒙山王襌殿供奉鬼谷子王襌老祖


依文博圖: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蒙山王襌殿供奉鬼谷子王襌老祖


依文博圖: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蒙山王襌殿供奉鬼谷子王襌老祖


依文博圖:鄄城孫老家兵法堂

就在菏澤地區課題組在鄄城孫老家一帶探尋並為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之時,亦有其他的學者在不同的地方也為此展開了廣泛的調查與考證,並根據考察結果得出了諸如孫臏故里在今陽谷縣、鄆城縣、廣饒縣等等結論。當然還有更奇特的甲子山之說。



依文博圖: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宏德宮

銀雀山漢墓發掘者之一劉心健,在算不上很有名的《莒州志•古蹟》中,查到了一條“莒縣東南百里甲子山前麓有孫臏洞”的記載。此後他曾幾次按這個記載到甲子山一帶調查,不但真的找到了孫臏洞,並于1989年底出版的《孫臏兵法新編注譯》中首次公布研究成果,雖沒認定甲子山是孫氏的故里,但認為“孫臏晚年在此隱居是很可能的”。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茫茫深山羊腸小徑 蒼蒼千里甲子山中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甲子山的孫臏洞今已屬山東省莒南縣朱蘆鎮的石汪村管轄範圍



甲子山的孫臏洞今已屬山東省莒南縣朱蘆鎮的石汪村管轄範圍,確切位置在石汪村北三里拉子山西“樓頂”山的後山坡,即甲子山主峰玉皇頂以東半山腰上。此處群峰起伏,層巒迭嶂,是個隱居的好地方。


神泉左邊門內有煉丹爐和煉丹童子塑像

據載孫臏洞“洞旁有泉,下有飲牛汪。山水環繞,境極幽僻”。實際觀察便可發現,此洞洞口朝東南,洞深4米多,高3米多,寬10米許。洞內巨石參差,台坎天然。


左 九天三聖帝 李牧 中 孫臏真人孫臏祖師 右 九天大聖帝 袁達
兵法的祖師爺孫臏祖師  


左 九天三聖帝 李牧 中 孫臏真人孫臏祖師 右 九天大聖帝 袁達。兵法的祖師爺孫臏祖師  

孫臏祖師真言:忍、容、函、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九曜山 野龍 袁達 九天大聖帝 袁達〝不出三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函威顯赫,一言九鼎,不出三天,無誠勿試


孫臏洞內泉水


洞口有長形磚牆,牆內有孫臏師徒三人及其坐騎的泥塑像一尊。孫臏像高4尺,居右的塑像叫“小谷達”,是孫臏的放牛娃,“小谷達”。


孫臏的坐騎獨角青牛與牧童小谷達仿佛在嗚咽道不盡世上憂愁哀怨,獨守甲子山孫臏洞。


獨角青牛,主財之神獸
青牛神獸

道教認為老子即是「太上老君」在人間的化身;「青牛」為老君下凡時的座騎。此尊下凡的太上老君,手持拂塵法器,騎獨角青牛(老君騎青牛有雙角與獨角者,上前篇-」牛角吹」的由來,十五姨已經告訴大家,老君慈悲為渡化「徐甲真人」特別拔下青牛之角。)。道教又流傳當臨 水 夫人-陳靖姑下凡除妖時,老君特將「牛角吹」賜之,囑咐危難之時,可吹牛角聲感應天神相助,道法延用至今呢。

獨角青牛

道傳「青牛」牠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是服侍老君的五行童子之一木童。話說:太上老君為三千年一熟的蟠桃盛會,準備為王母娘娘祝賀萬壽,故以晶奧八卦玄爐提煉法寶,是日老君奉召面見玉皇大帝,特命木仙童在側添柴加火,孰料見爐中」毫光閃爍,耀眼非凡」 一時魔考臨身難敵慾望;木仙童竟偷取老君『金剛琢』寶貝據為私有,下凡四處招搖作怪,這『金剛琢』真是相當神奇寶貝,弄得凡間神仰將翻,連請來天兵天將均莫可奈何,最後靠如來佛的暗示,才請出老君出面降服,傳說老君就是騙木仙童將寶貝戴在鼻頭上,唸動」化形咒」咒語將木仙童變成一隻青牛由『金剛琢』鎖住要害,輕易就被收服。從此成為老 君下凡時必定跟隨的神獸「青牛」座騎。

相傳獨角青牛是太上老君的腳力,獨角青牛屢犯天庭規矩,於是太上老君送給孫臏真人管教,也常下凡轉世於人世間。


煉丹童子:斷壁殘垣映斜陽,枯草啊遍荒野,風嘶鳴去向遠方


煉丹房珍貴的壁畫不知在記憶述說著什麼不知何人能知曉?


煉丹童子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


煉丹童子真藥醫假病,心病無藥醫。


煉丹童子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神仙難救無命客


岩洞另設有單獨的鍊丹房,內有鍊丹爐和鍊丹童子塑像。 現依然可見。孫臏洞的東面不遠處有一座高山,號稱蒙山,據當地傳說是鬼谷子當年在此設壇授徒的地方。

蒙山中有鬼谷洞,傳說當年孫臏、龐涓就曾在此讀書受教,也就是說當年鬼谷子搞的那個訓練基地就在此處。甲子山上的孫臏洞選在他曾讀書就學的地方不遠處,當是思鄉和落葉歸根的意思。




孫臏洞前有平地一塊,由東、南、西三面的殘存石垣圍成一個院落,院中央有一飲水池泉,水由洞內石壁縫中流出匯此。暗流至澗,匯成小溪,再下流三里,抵村東北角斜坡,則嘩然成瀑。瀑下就是個石汪,傳說這就是孫臏當年在此從事耕作休息和飲牛的地方,山村即以此石汪而得名。在村的東北角流淌的一條河邊,現仍可看到在一塊大青石板上有一串串茶碗大的小洞,據說這是孫臏的牛來飲水時踏踩而出的印痕。

按當地風俗,地名以人名命之,並立祠塑像紀念,一定與其人在此活動過有關。莒地既非孫臏的家鄉生地,也不是其採邑封地,而竟然能以孫臏之名命洞,且祠以師徒塑像,一定是有些來頭。




煉丹爐和煉丹童子塑像

按照銀雀山漢墓發掘參與者劉心健的考察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此洞很可能與孫臏當年離開齊國官場和戰場後,曾在此隱居過有關。此地遠離齊國都城臨淄,可避開政敵的注意,又不出齊境,還可慰其愛國之心。再加上“山水環繞,境極幽僻”,正是一難得的隱居“聖地”。洞內塑有其二徒,亦與史料記載相符。《孫臏兵法•威王問》篇即有“孫子出而弟子問”的話,但沒書其弟子姓名。根據孫臏洞現有的塑像印證,其弟子中較親近的可能就是在民間傳說中的李牧和袁達,後隨師傅隱居於此。

洞中孫臏的塑像有坐騎,更合情理。孫臏刑餘,不能行走,需要坐騎。官場失意隱居,乘不起車馬,牛即可代步,又可從事耕作,恰合隱士之需。據當地人說,1955年以前,這裡有傳統的“牛旺香”山會。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群眾會於此地,燒香祈禱牛旺禾收,雖然這一做法帶上了迷信色彩,但從當地農業世代相傳並把孫臏和他的牛神化的情況來看,也似乎說明孫臏在此隱居很久,影響很深。

按劉心健的說法,孫臏的故里應是司馬遷所說的阿、鄄這間,也就是今菏澤地區內,而離開齊國官場之後,可能來到了甲子山一帶,在此隱居並從事著書立說的事情,只是著名的《孫臏兵法》是否就產生於甲子山這個洞中尚難作出定論。




臺灣新北市鶯歌宏德宮九天聖帝

粉底朝靴足下磴,腰中寶帶玉玲瓏,環眼豹頭生殺氣,

赤鬚朱臉長威風。 劍眉鎖縐聲音亮,

虎步斜趨身體雄。 若問此人何姓氏,

袁達(九曜山)號野龍。英風所到鬼神驚。

九天大聖帝袁達  九天二聖帝孫燕  九天三聖帝李牧  九天四聖帝田嬰  九天五聖帝李欉  九天六聖帝田忌  九天七聖帝馬昇  九天八聖帝吳勝  九天九聖帝獨孤陳

袁達、李牧墓    │臨淄城辛店鎮辛店街西          │墓高13米,東西90米,南北40米              │完好



鳥瞰大山水庫


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甲子山孫臏洞很難發現,由下往上望只見森林,石壘參砌


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再三須慎意,第一莫欺心。


圍牆上油漆寫著保護塑像,可見兩千多年的文化遺產有人注意到了


圍牆上油漆寫著保護塑像


白璧易埋千古恨,黃金難買一身閑。人生究竟歸何處,看破放下隨萬緣。


傳彬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守口不談新舊事,知心難得兩三人。欲知世情須嘗膽,會盡人情暗點頭。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人生七十古來稀,問君還有幾春秋。




答父母恩。感謝祖師此次三地探尋之行,每到之地必逢貴人相助,及祖師之兵將隨行暗中保護,每到尋路困境之時,〝轉個彎就到〞。也使我唔了人在逆境之中如何沉的住氣,探源之行順利圓滿達成,也是一種修行。

甲子山孫臏洞

九天大聖帝袁達〝不出三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被遺忘千年的孫臏洞,甲子山當地人們重塑孫臏祖師及徒兒,重拾記憶千年歷史



11:54離開甲子山孫臏洞〝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且感謝書報攤諸老闆,用其新轎車跑山路。


九天大聖帝袁達總是呢喃著〝不出三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
出了家忘了家



臺灣新北市鶯歌宏德宮、淡水宏龍宮孫臏真人、九天聖帝。


孫臏祖師面如滿月,目似流星。 三叉冠,魚皮鞋,豆青袍,黃絨帶。 背後插定杏黃旗,手中扶著沉香拐,腳力獨角青牛。受了玉旨,敕封巡天都尉使之職,上管三十三層天,下管十八層地獄。


孫臏祖師真言:忍、容、函、

宏德宮、宏龍宮背付著孫臏祖師、九天聖帝歷史文化的延續之吏命,特別將九仙山與甲子山之景像做一篇幅的解說,一尊神明一個故事,有圖有人物有故事,必境這些人事兩千年前,離我們太遠,我們只能追憶先人的足跡



山東省淄博市梓橦山鬼谷洞仙境風景區

遺址:分校性質鬼穀子周遊講學之處

癸巳年庚申月戊午日探尋自由行


3013年8月20曰搭乘德州東G高鐵14.27,到淄博站一等座124.5元約1.27小時


早上在德州通明宮孫公殿傍晚前到淄博一路都很順遂。


梓橦山鬼穀洞風景區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溝鎮


鬼谷仙境是入口收門票處








梓橦山鬼合風景區,鬼谷文化長廊,鬼谷仙境





鬼谷文化長廊


孫龐斗智  請師出屋

鬼穀子對兩個弟子說:“從今天開始,我坐在屋裡三天不動,誰能想辦法把我請出屋去?”
    龐涓說:“這還不好辦?”他到外面轉了一圈說:“老師,山下來了一夥強盜,要占山為王,快去看看吧。”
    鬼穀子瞪了他一眼:“這裡乃不毛之地,那能藏龍臥虎,強盜來此何干?若真如此,你就用兵法制服他們去吧。”

    隔了一夜,龐涓惶惶張張又來找老師說:“老師,大師不好了,咱們的柴草垛被人給點著了,你快看看去吧!”
    鬼穀子探身向外一望,果然大門外濃煙滾滾,便把桌子一拍說:“大膽頑徒,沒有本事請我出去,竟將柴草點著,還不速去撲火?!”龐涓無奈,只好前去救火。

    又隔了一夜,龐涓手持一封信來說:“老師,有人送信說師爺死了,要你速速回家奔喪,來人已在山下等你。”
    鬼穀子喝道:“狂徒,老爺子早已去世,為何滿口噴糞?”龐涓三次請師均未成功,垂頭喪氣地走出宅院。
   
    三日下午,天將黃昏,孫臏才睡意未醒來見老師說:“老師,請你出屋難,但把你請進屋就決不是什麼難事了。”
    鬼穀子說:“一樣難。”
    孫臏搖著頭說:“這我可不信。”
    鬼穀子說:“不信你可以試試,走!”說著師徒三人就走出屋子,來到院中。
    孫臏急忙跪拜說:“老師,我總算把你請出來啦。”

    鬼穀子一楞,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走過鬼谷文化長廊





走過吊橋就是鬼穀子全書刻瓷長影壁


鬼穀子全書刻瓷長影壁


龍頭碑帽


無字八棱碑始建于明朝萬曆年間此碑在文革期間被毀,僅存龍頭碑帽


門旁左右有小篆藏頭借尾聯,“看破紅塵歸隱(歸隱)並未斷紅塵,超脫世人願得道(得道)未忘辭世人”,暗藏玄機富含哲理,概括了鬼谷子的出世之道及後人對他的敬慕。


孫臏、孫臏祖師、孫臏真人兵法的祖師爺,孫臏祖師  《師渡徒 徒渡師》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 人前背後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鬧裡有錢,靜處安身。

蜀時期杜庭的《求異記》中就說,鬼穀子是真仙,而不是凡人。他生於黃帝時期,歷經夏、商周三代,後隨太上老君西去流沙宣揚教化,到周朝末年又回來講學。這書明確地說鬼穀子是仙人,當過太上老君的助手。



龐涓同學有書同讀有藝同學如有昧心不得還鄉夜走馬陵道,亂箭射死,七國分屍


孫臏、孫臏祖師、孫臏真人兵法的祖師爺,孫臏祖師  《師渡徒 徒渡師》






鬼谷子名王禪,道號王禪,戰國楚國人,長于兵事,縱橫術和養性持身。春秋未戰國初,鬼谷子于梓橦山隱居,建鬼谷洞並講學授徒,培養造就了兵家孫臏,大將軍龐涓,因此梓橦山鬼谷洞又被人尊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軍事學院。


鬼谷祠進入別有洞天


鬼谷洞內左:孫臏祖師孫臏真人、龐涓、中鬼谷子王禪老祖、張儀、蘇秦


鬼谷洞內之鬼谷子 王禪老祖之神像
蜀時期杜庭的《求異記》中就說,鬼穀子是真仙,而不是凡人。他生於黃帝時期,歷經夏、商周三代,後隨太上老君西去流沙宣揚教化,到周朝末年又回來講學。這書明確地說鬼穀子是仙人,當過太上老君的助手。





淄博為春秋戰國齊國故都。齊威王崇尚鬼谷思想,重用鬼谷子的學生孫臏,曾多次來到鬼谷洞向鬼谷子請教兵法,並帶群臣在鬼谷先生講學授徒的地方召開會議,學習用兵之法治國之道。


淄博為春秋戰國齊國故都。齊威王崇尚鬼谷思想,重用鬼谷子的學生孫臏,曾多次來到鬼谷洞向鬼谷子請教兵法,並帶群臣在鬼谷先生講學授徒的地方召開會議,學習用兵之法治國之道。


淄博為春秋戰國齊國故都。齊威王崇尚鬼谷思想,重用鬼谷子的學生孫臏,曾多次來到鬼谷洞向鬼谷子請教兵法,並帶群臣在鬼谷先生講學授徒的地方召開會議,學習用兵之法治國之道。


鬼谷洞遺址
淄博為春秋戰國齊國故都。齊威王崇尚鬼谷思想,重用鬼谷子的學生孫臏,曾多次來到鬼谷洞向鬼谷子請教兵法,並帶群臣在鬼谷先生講學授徒的地方召開會議,學習用兵之法治國之道。


鬼谷洞遺址從這裡出口




初探、探尋、過客、重遊?
來匆匆、去匆匆、往下一站甲子山,還好行前做了許多的功課。



淄博火車站住青島D動車約1.52小時二等座87.5元


11:26開D動車


青島火車站


青島火車站


青島火車站


青島長途汽車站到曰照




青島到日照190公里63元
一天五班我們乘座15.30大巴到日照總站


到達日照汽車總站下午6.30


日照轉運站打車走曲海東路到日照火車站。


日照火車站

淄博站前往莒南甲子山探尋孫臏洞,此次共三個行程一德州通明宮孫公殿,二淄博鬼谷洞遺址,三甲子山孫臏洞。

山東省德州市通明宮孫公殿

宏德宮:癸巳年庚申月丁巳日探尋
通明宮 : 坐落在  山東省 德州市  德城區  趙宅鄉 趙虎鎮 辛莊
通明宮:新落成德州的道家宮觀



濟南遙牆機場因山東航空延遲出關已經五點多了座大巴只能座七點未班車。


機場客運站往德州每天六班七十元時間2小時


到達德州市已經十點,還沒吃飯先到德州火車站前找個酒店住宿,我們住錦江之星,上回到日照九仙山我們也是住錦江之星比較便宜也安全,全國千家連鎖店,對自由行者比較實在,而且可退房寄放行李。我們首站是德州通明宮,通明宮是新廟。老廟在附近因時間因素沒有去。








趙虎鎮張庄村


通明宮


通明宮


見証歷史相傅兩千年前孫臏之母燕丹公主,有一段孫臏吳橋葬母之淵源

上世紀60年代,受“文革”破壞,孫公廟的石碑被砸,大殿被拆,只剩古墓和少量的文物,其中包括青色的獨角石牛,如今保存在河北吳橋。後因廟內全部建築被拆除,廟會隨即停止。20095月,原孫公祠附近新建起了道觀“通明宮”。當年11月份一期工程竣工,主殿孫公殿和玉皇閣落成。115日通明宮舉行了隆重的法會,為諸神進行開光,孫武、孫臏、鬼穀子等神像在此受到人們的謁拜。據悉,孫臏墓也將得到修葺。


殿左側有一頭獨角青牛灣宏德宮也有一頭,可見孫臏文化歷史相傳是一致的,與孫臏年代的神,宏德宮是塑像最齊全,只是沒有將兩岸孫臏化相結合,今特別來也是最主要目的。


殿左側有一頭獨角青牛
通明宮
孫公廟
孫公廟又稱孫公祠、萬松觀。坐落在德州市德城區趙虎鎮辛莊村。系後人為紀念戰國時兵家孫臏(齊國〈今山東陽谷東北〉人)所建,始建年代無考。據現存碑文記載,唐、宋、明、清四朝代均有重建和翻修。
大 殿,系廟內主要建築,長約15米(三間),寬約12米(進深三間),高5米餘,單簷歇山頂。大殿前面為木刻花欞節扇,內有兩行16根明柱,雕樑畫棟,奇異 非凡。頂懸兩塊橫匾:“正大光明”、“同心老會”分為竇光乃、劉墉所書。大殿正中塑有孫臏像,兩旁侍立二童子,左者雙手捧印,右者手執指塵。坐像前8員大將分列兩旁,手執兵刃,雄武異常,據說他們是孫臏的好友田忌、田嬰、袁達、獨孤陳等。孫臏坐像後有觀音菩薩像,山牆上繪有栩栩如生的彩繪壁畫。大殿東側有龍王廟和鐘樓,西側有牛王殿和鼓樓。



孫公殿:中供奉孫武。右側供奉孫臏的老師王襌老祖。左側供奉孫臏祖師或曰孫臏真人《師渡徒 徒渡師》

九天聖帝
九天大聖帝  袁達  九天二聖帝孫燕  九天三聖帝李牧  九天四聖帝田嬰  九天五聖帝李欉  九天六聖帝田忌  九天七聖帝馬昇  九天八聖帝吳勝  九天九聖帝獨孤陳



孫武《師渡徒 徒渡師》


鬼谷子 鬼穀子 王禪老祖《師渡徒 徒渡師》


孫臏、孫臏真人、孫臏祖師
兵法的祖師爺孫臏祖師  《師渡徒 徒渡師》


孫臏、孫臏真人、孫臏祖師
兵法的祖師爺孫臏祖師  《師渡徒 徒渡師》
戰國七雄分據天下,烽煙四起民不聊生,雞不啼、狗不吠。孫武子不忍見天下黎民身陷水深火熱,私自寫下三卷六甲無字天書,玉皇大帝知悉後勃然大怒,降旨托塔天王李靖率領天兵天將捉拿孫武至斬仙台受刑。孫武子心知劫數難逃,將無字天書傳予弟子王禪,並告知「五百年前師渡徒、五百年後徒渡師」,要王禪至雲夢山潛心修練,等待五百年後師徒必將再重逢。

一日,齊宣王上山打獵,巧遇黑面鳥嘴的醜女姬無豔,大受驚嚇,而後為免其貌繼續驚世駭俗,遂下令將其終身囚禁冷宮。誰知姬無豔原為燈火神,於夜間燈火照明下便現出原形,美艷無雙。齊宣王驚豔之餘與其春宵一度,隔夜天明後,姬無艷變回原貌,齊王懊悔不已,但木已成舟,只得將其立為昭陽正宮。

後燕國兵犯齊國,逼進貢禮,齊王束手無策,遠想割地求和。姬無豔本為仙家門徒,不願齊王如此忍氣吞聲,遂請命上陣擺下陣圖退敵。燕丹郡馬與郡主皆非姬無艷對手,危急之際,郡主於陣中產下一子,即為孫武子投胎,大破其陣,郡馬遂將其表名為孫臏。齊王謂孫臏帶來和平,乃收孫臏為義子,日後忠於燕、孝於齊,忠孝兩雙全,齊燕兩國亦修好。


二樓供奉分別是由左至右:赤腳大仙、(南斗、南極長生大帝)、玉皇大帝、(北斗、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太白金星、及千里眼、順風耳、哼將軍、哈將軍的神像。


順風耳、哈將軍


千里眼、哼將軍


主殿玉皇閣是兩層結構,一樓供奉分別是由左至右:碧霞元君(泰山奶奶)、王母娘娘、女媧娘娘、觀音菩薩、九天玄女


玉皇閣

玉 皇閣主殿玉皇閣是兩層結構,一樓供奉分別是由左至右:碧霞元君(泰山奶奶)、王母娘娘、女媧娘娘、觀音菩薩、九天玄女。二樓供奉分別是由左至右:赤腳大 仙、(南斗、南極長生大帝)、玉皇大帝、(北斗、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太白金星、及千里眼、順風耳、哼將軍、哈將軍的神像。


通明宮孫公殿獨角青牛

山 門,系青磚拱成,中山門深約15米,寬約4米,高約6米,兩側山門略小。中山門上懸“武清公祠”匾額一塊。山門下有10米左右的磚砌臺階。山門後(大殿 前)豎有2根8米餘的旗杆,並有石碑兩通,碑上記載著施主的名字、施捨的款項及重修廟宇的費用金額。另有石牛一頭,高約1.4米,長約1.3米,為立姿。 雕刻精細,形象逼真。傳說該牛原是孫臏所騎之牛。孫臏死後,這頭牛站在墓前,不吃不喝,頭不抬眼不睜,天長日久,這頭牛便變成了一頭石牛(即現今保存于河 北吳橋雜技大世界院內的石牛)。


前後閣,大殿后建有前後二閣。前閣是三間二層樓閣,上層是泰 山聖母像,下層是送生娘娘像,過去有許多善男信女在此拴娃娃。後閣也是三間二層樓閣,上層是鬼穀子(孫臏的恩師)和墨翟的塑像,下層是玉皇大帝像,有四大 執紼躬立兩旁,周圍是二十八宿。院內有東西兩廂房,東是八仙殿,西是閻王殿。
    主殿玉皇閣是兩層結構,供的分別是,一層:無聲老母、觀音菩薩、王母娘娘、九天玄女、碧霞元君(泰山奶奶)的神像;二層是:玉皇大帝、南斗、北斗、太白金星、赤腳大仙,以及千里眼、順風耳、哼將軍、哈將軍的神像。



通明宮 韓道長 韓地博 宏德宮 主持 黄銣銡 合影


現今保存于河北吳橋雜技大世界院內的獨角青牛


麝鷺銘獨角青牛序



麝鷺銘獨角青牛序

麝鷺銘
麝鷺者神牛也乃臏仙之坐騎也每化人間止惡揚善療疾袪病無
所不驗余出家經年秉天之旨重修觀宇再造神威今得殿宇崴峨
古觀重輝偶有一夢一相似神牛自天而降曰吾乃麝鷺也乃臏仙
之坐騎常化人間曾因天地劫數暫離塵囂今值國祚昌隆道緣興
發吾得臏仙法旨當重返故地汝當造法身一座以載吾靈言罷而
去吾思之良久弗敢違逆幸得善信王曉麗李汝名捐資數萬尋得
巧匠良工造此麝鷺法身及護觀神獅一對實功德無量矣必將福
及現在蔭庇將來余是以為記

蓬萊第十七代玄裔弟子韓鼎曉率合觀道眾恭立天運壬辰年九月初九日





濱德高速公路右轉趙虎鎮左轉就到通明宮與德州高鐵東站逆向走







出租車的師傅在等我們,在這交通不方便師傅在等的時候錶照跳。
所有車輛停車等候或時速低於12公里時,每5分鐘按一公里運價收取等候費起步費為12/3公里,超過起步費後每公里價格2.4元,超過10公里,每公里價格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